电路分析实验教学大纲
是否双语
是 否 (非双语课程请保持该选项为“否”)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01100707
课程中文名称
电路分析实验
课程英文名称
Experiments in Circuit Analysis
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
适用年级、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通信工程专业一年级
开课学期
第二学期
总学时
12
其中实验(上机)学时
总学分
0.5
先修课程
电路分析
后续课程
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线路等
课程简介
《电路分析实验》课程是《电路分析》的配套实验课程,属于信息工程类和电子工程类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学生在《电路分析》课程的基础上,将学到的电路基本理论知识得到验证和通过实践、操作,具有一定的基本技能和计算技能,使学生能够基本掌握常用电子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掌握基本电参数的测量方法及技巧,掌握电子元器件的国标系列及正确的选择、测试、使用,初步学习电路的设计方法。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端正的实验态度。具备坚韧的科学精神和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家国情怀。
建议教材
邱关源 主编.电路(第五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参考资料
王仲奕,蔡理,主编.《电路(第五版)习题解析》.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年.
范世贵,傅高明主编.《电路 导教 导学 导考》(第一版) .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年.
张永瑞,扬林耀 编.《电路分析基础》.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5.
吴大正,王玉华. 《电路基础》.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1.
李瀚荪 编.《电路分析基础(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王淑敏,邓存贵 编.《电路学习指导》.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3.
二、课程教学目标
1
通过实验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电路元器件的特性和实验相关器材的使用。例如:掌握电阻、电容、电感、独立源、受控源、运算放大器等元器件的特性;掌握电路实验箱、万用表、示波器等器材的使用。
2
通过实验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电路定律及其验证方法,并可以对相关基础电路的理论和较简单的工程问题进行分析。例如:能够根据实验内容和实验条件,在《电路分析》课程理论的基础上,对电路元件和电路定律进行电路实验,并结合《电路分析》课程的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实验数据验证。
3
具备坚韧的科学精神和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家国情怀。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目标
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点
支撑度
要求2:工程知识
2.2 具备专业基础,能对通信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与数学建模。
目标1
M
要求4: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4.1 能够对通信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合理的需求分析和建模、给出设计目标与任务。
目标2
要求1:品德修养
1.3 具有科学精神、人文修养、职业素养、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了解国情社情民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目标3
四、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
知识模块(章节)
知识点(节)
教学要求
教学模式(学时)
支撑教学目标点
线性电路叠加原理实验
知识点: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叠加定理、齐次定理等基本原理的验证。
重 点:叠加定理、齐次定理的意义和验证方式。
难 点:基本电路定律在实验电路中的表征方式。
1.会使用万用表等常规电路测试仪器。
2.可以正确描述叠加定理工作原理,掌握基本电路定律,提出试验方法并对实验结果进行验证。
3学时
课内讲授和实验
目标1,目标2,目标3
戴维南定理的验证实验
知识点:戴维南定理的验证,有源二端口网络等效参数的测量和验证。
重 点:会构造有源二端口网络等效电路。
难 点:使用开路电压短路电流法测量有源二端口网络参数。
1.正确掌握戴维南定理工作原理。
2.会使用使用开路电压短路电流法测量有源二端口网络参数,会进行电路等效验证实验,理解实验验证的结果。
目标2,目标3
RC一阶电路的响应测试实验
知识点:RC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及完全响应工作原理验证。重 点:微分电路和积分电路波形观测和分析。 难 点:示波器的使用。
1.测定RC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及完全响应。
2.掌握电路时间常数的测定方法。
3.掌握有关微分电路和积分电路的概念。
4.学会用示波器测绘图形。
受控源测试实验
知识点:运算放大器原理,四种受控源原理以及验证方式。 重 点:用运算放大器组成VCCS,CCVS线路连接原理。
难 点:转移特性曲线绘制及分析。
1.了解用运算放大器组成四种类型受控源的线路原理。
2.会利用万用表测试受控源转移特性及负载特性。理解实验验证的结果。
五、考核方式
考核环节
权重(%)
备注
期末考试
30
实验操作
包括课堂考勤、实验结果展示等表现
实验报告
40
包括实验报告数据正确性、数据分析准确性等
六、课程的评价与持续改进机制
课程考核结束后,任课教师将会对本课程的毕业要求达成度进行相应的分析,主要包括分析并填写课程达成度评价表,课程考核合理性确认表等。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指派同行教师对任课教师的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分析进行审核。教师应根据达成度分析结果,改进相应教学方法、内容、考核等环节,以便学生更好地达到毕业要求的能力。
除了学院的本科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对课程进行达成度审核外,教师也要根据学校和学院督导的听课检查情况以及授课和批改试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自评和总结,并加以改进。
本课程为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的专业基础课,随着电子信息和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每年在教学内容上将根据时代的步伐、新兴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
执笔人:冯心欣
审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