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资源 > 正文

《电子系统设计实践》教学内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通信工程专业)

【来源: | 发布日期:2022-03-11 】

电子系统设计实践教学大纲

是否双语

                                                                 否 (非双语课程请保持该选项为“否”)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01101322

课程中文名称

电子系统设计实践

课程英文名称

Practice for Electronic System Design

课程类别

实践选修课

适用年级、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通信工程专业

开课学期

2021(1)

总学时

48

其中实验(上机)学时

48

总学分

2

先修课程

模拟电路、数字电路A、通信电路、信号与系统A、微机与单片机原理、电子系统设计

后续课程

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课程简介

《电子系统设计实践》是为电类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选修课。由于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所面临的待开发的电子系统将是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现在电子、电气类人才的培养必须十分注意系统设计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学生学完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微机原理、单片机原理和汇编、C语言程序设计和电子系统设计等课程之后,开出本课程。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践锻炼,基本掌握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一个电子系统设计的方法和实践技能。

建议教材

余小平、奚大顺. 电子系统设计:基础篇(第4版)[M].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9.

参考资料

[1]黄争. 德州仪器高性能单片机和模拟器件在高校中的应用和选型指南[M].上海:德州仪器半导体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大学计划部, 2012.

[2] 郭天祥. 新概念51单片机C语言教程:入门、提高、开发、拓展[M],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9年.

[3]马洪连、吴振宇. 电子系统设计——面向嵌入式硬件电路[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8.

二、课程教学目标

1

通过课程教学,培养学生在电子信息和通信工程领域设计电子系统,完成实验方案并开展实验的能力,以及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与解释的能力。

2

通过课程教学,培养学生应用电子信息理论、技术及现代工具仪器来进行电子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的能力。

3

通过课程教学,培养学生具有发掘、分析、应用研究成果解决复杂和综合性工程问题的能力。

4

通过课程教学,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文献检索、资料查询、持续学习的能力,了解专业领域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创新意识。

5

通过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团队合作和组织管理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在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能力。

6

通过课程教学,培养学生PPT制作、现场答辩、课程设计报告撰写等能力,达到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目的。

7

通过课程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培养学生的全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开拓视野,养成科学精神,善于总结各相关学科的规律和相互间的联系,努力使所设计的电子系统既符合客观规律和社会需求,又具有创新之处。

8

通过课程教学,培养学生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终身学习精神,了解通信工程领域的最新进展、技术和国际前沿动态。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点

支撑度

1 品德修养

1.3 通过课程学习,养成科学精神、职业素养、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了解国情社情民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7

L

3问题分析

3.3 能够通过文献研究,分析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寻求可行的解决方案,提出解决思路或改进方法,形成综合结论。

4

M

4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4.3 能够综合应用通信工程领域专业知识,设计电子信息设备硬件单元、软件算法、系统结构与调试方案,体现优化与创新。

3

M

5 研究

5.2 能够根据理论模型针对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相关复杂工程问题设计实验方案;能结合设计、实验和测试,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1

M

6使用现代工具

6.2 能够正确选择与使用测试技术和方法对相关电子信息工程领域复杂问题进行预测、模拟、测试和研究,并能够合理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认识与理解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局限性。

2

M

10个人和团队

3.3 能够综合应用通信工程领域专业知识,设计通信电子设备硬件单元、软件算法、系统结构与调试方案,体现优化与创新。

5

L

11沟通

10.1 对通信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能够以书面和口头形式表达设计思想和方法,与同行进行交流,清楚陈述自己的观点。

6

L

13终身学习

12.2 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了解通信工程领域的最新进展、技术和国际前沿动态。

8

L


四、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

知识模块
(章节)

知识点(节)

教学要求

教学模式
(学时)

支撑教学
目标点

选题和组队

知识点:选题组队及方案设计。

指导老师出题,学生根据兴趣和自身专业特长进行组队和选题,导师布置任务书,指导学生进行课题调研,查询资料,确定技术路线,提出初步设计方案,并布置学生学习掌握所需的开发仿真软件、专业理论知识等。

选题讲解(2学时)、自行选题及查阅资料进行方案设计。

目标4

目标5

系统设计与实现

知识点:合作完成一个综合课题的设计与制作

同组学生根据课题任务要求进行分工,正式开展综合课程设计工作,完成实物制作或算法仿真。

现场指导(36学时)


目标1

目标2

目标3

目标5

目标8

设计报告

知识点:报告撰写的能力。   

1.相当的报告完整度;

2.正确的理论分析、具体设计过程与实现;

3.合适的条理、格式和规范;

4.具体的调试过程、实验结果与分析、总结。 

5.报告内容具备了解国情社情民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报告撰写讲解(2学时),报告课下完成撰写。

目标4

目标6

目标7


系统演示及答辩

知识点:系统演示、PPT制作及汇报、回答问题。

指导老师组织学生进行成果汇报,需要现场实物或仿真演示,现场PPT汇报及回答问题,指导老师对成果进行评定。学生答辩过程具有科学精神、人文修养、职业素养、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现场指导(8学时)


目标5

目标6

目标7

目标8


五、考核方式


考核环节

权重(%)

备注

系统演示

50

包括基本功能、发挥功能、实验结果与分析。

答辩

30

PPT制作效果、讲解效果、回答问题、团队协作。

报告

20

格式、理论分析、具体设计过程与实现、实验结果与分析。


六、课程的评价与持续改进机制

课程考核结束后,任课教师将会对本课程的毕业要求达成度进行相应的分析,主要包括分析并填写课程达成度评价表,课程考核合理性确认表等。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指派同行教师对任课教师的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分析进行审核。教师应根据达成度分析结果,改进相应教学方法、内容、考核等环节,以便学生更好地达到毕业要求的能力。

除了学院的本科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对课程进行达成度审核外,教师也要根据学校和学院督导的听课检查情况以及授课和批改试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自评和总结,并加以改进。

本课程为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的专业选修课,随着电子信息和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每年在教学内容上将根据时代的步伐、新兴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





         执笔人:许志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