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资源 > 正文

《通信电路课程设计》课程内容(通信工程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来源: | 发布日期:2022-03-11 】

通信电路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是否双语

                                                                 否 (非双语课程请保持该选项为“否”)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01100937

课程中文名称

通信电路课程设计

课程英文名称

RF CIRCUIT DESIGN PRACTICE

课程类别

实践必修课

适用年级、专业

2017级 通信工程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开课学期

20191

总学时

1.5周

其中实验(上机)学时

1.5周

总学分

1.5

先修课程

电路分析、通信电子线路

后续课程

通信原理

课程简介

本课程设计是为了适应系统地培养学生在电子线路实验能力方面的要求而独立设置。在完成《通信电子线路》理论课和单元实验教学后,通过课程设计能使理论更好地与实践相结合,综合训练与培养学生的电子产品设计业务素质、创新精神和工作能力。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为我国芯片研发提供后备人才。

建议教材

福州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系电路教研室编,《通信电路实验指导书》, 2009年

参考资料

1谢嘉奎主编,《电子线路》(非线性部分)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2焦宝文主编,《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指南》,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社,2008年

3张献主编,《高频电子线电路》,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

4赵世强、荆炳礼等编,《电子电路EDA技术》,西安由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年

二、课程教学目标

1

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使用常用高频电子仪器进行测量的方法。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和主要分析方法来开展高频电路实验。

2

通过课程教学, 根据项目要求,能通过了解项目相关技术国内和国际发展动态,参考现有成果,结合理论知识设计制作符合项目要求电路。

3

通过课程教学,在项目设计制作过程,能分析应用已有成果来解决问题,具有通信电子线路的相关项目的设计实验综合能力。


4

在项目设计时,能通过文献资料检索了解当前设计项目相关背景及发展动态,通过方案比对,做出项目设计。具备一定团队合作和组织协调能力。关心本领域的国际发展动态。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目标

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点

支撑度

要求2:问题分析

2.3 能够通过文献研究,分析通信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寻求可行的解决方案,提出解决思路或改进方法,形成综合结论。

目标1,目标2目标4

M

要求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3.1 能够对通信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合理的需求分析和建模、给出设计目标与任务。

目标2

M

要求4:研究

4.2能够根据理论模型针对通信工程领域的相关复杂工程问题设计实验方案;能结合设计、实验和测试,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目标1,目标2目标3

H

要求5:使用现代工具

5.2 能够正确选择与使用测试技术和方法对相关通信工程领域复杂问题进行预测、模拟、测试和研究,并能够合理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认识与理解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局限性。

目标1,目标2目标3

H

要求10:沟通

10.1 对通信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能够以书面和口头形式表达设计思想和方法,与同行进行交流,清楚陈述自己的观点。

目标4

L


四、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

知识模块
(章节)

知识点(节)

教学要求

教学模式
(学时)

支撑教学
目标点

















五、实验教学(含仿真实验)内容、学时分配及课程目标支撑关系

1、实验项目名称、学时分配及课程目标支撑关系见下表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性质(√)

学时分配

必做或选做

每组人数

课程目标支撑

基础性

设计或综合性

课内

课外

1

小功率调频发射机


1.5


必做

2

课程目标1、2、3、4

2、实验内容及要求


1.设计题目
小功率调频发射机

2.设计内容或要求
①性能要求:
(1)、额定输出功率:P0≥30mW
(2)、天线阻抗:75Ω
(3)、频偏: ≥10KHz
(4)、频稳度:10-4
(5)、电源电压:9V
(6)、载波频率:12MHz
②设计步骤与要求
(1)、拟定系统的组成方框图,要求设计方案比较、优化。
(2)、电路参数进行理论计算;安装各单元电路,要求布线整齐、美 观、 便于级联和调试。
(3)、 对电路进行调试并测试,满足设计要求。
(4)、画出完整电路图,列出元器件清单材料。

③课程设计报告要求
(1)、课题要求分析,电路方案设计。
(2)、各单元电路的理论计算。
(3)、电路调试过程中遇到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4)、测试方法、测试数据及分析。
(5)、主体及功能电路设计方案的改进设想。
(6)、课程设计总结

(7)、领会实事求是、精益求精思想,能够正确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考核方式

考核环节

权重(%)

备注

实验结果

50

根据实验指标、学生的出席、完成情况评分

报告结果

50

根据创新实验的效果及设计报告的内容、质量和深度进行评分



、课程的评价与持续改进机制

课程考核结束后,任课教师将会对本课程的毕业要求达成度进行相应的分析,主要包括分析并填写课程达成度评价表,课程考核合理性确认表等。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指派同行教师对任课教师的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分析进行审核。教师应根据达成度分析结果,改进相应教学方法、内容、考核等环节,以便学生更好地达到毕业要求的能力。

除了学院的本科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对课程进行达成度审核外,教师也要根据学校和学院督导的听课检查情况以及授课和考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自评和总结,并加以改进。

本课程为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的专业基础课,随着电子信息和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每年在教学内容上将根据时代的步伐、新兴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







                    执笔人:李兰兰

审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