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3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01101259
课程中文名称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课程英文名称
Course Design of Communication Principal
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课
适用年级、专业
电子信息类三年级
开课学期
第6学期
总学时
1周
其中实验(上机)学时
总学分
1
先修课程
数字电路、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
后续课程
计算机通信、光纤通信、移动通信、卫星通信、SDH
课程简介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是通信工程、电子与信息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数字通信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因此,数字通信技术是每一个通信工程、电子与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增加学生对数字通信技术的感性认识,使他们能更好的掌握这些知识,进而使他们初步掌握利用通信基本单元设计较复杂通信系统的能力。通过实验设计与操作,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从实验结果中总结结论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具备坚韧的科学精神、良好的职业素养以及服务国家的家国情怀。
建议教材
徐艺文编.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 2021年.
参考资料
樊昌信, 曹丽娜. 通信原理(第7版). 国防工业出版社,2016.
二、课程教学目标
1.
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构成以及常见通信技术的原理,能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设计经典通信系统并进行性能分析。
2.
具备资料总结、数据分析以及文字表达能力。
3.
具备坚韧的科学精神、良好的职业素养以及服务国家的家国情怀。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
支撑度
要求2:
问题分析
2.3 能够通过文献研究,分析通信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寻求可行的解决方案,提出解决思路或改进方法,形成综合结论。
1.0
要求3: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3.2 能够在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环境等现实约束条件下,对技术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提出解决方案。
要求4:
研究
4.2能够根据理论模型针对通信工程领域的相关复杂工程问题设计实验方案;能结合设计、实验和测试,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2
要求5:
使用现代工具
5.2 能够正确选择与使用测试技术和方法对相关通信工程领域复杂问题进行预测、模拟、测试和研究,并能够合理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认识与理解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局限性。
沟通
10.1 对通信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能够以书面和口头形式表达设计思想和方法,与同行进行交流,清楚陈述自己的观点。
品德修养
13.1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科学精神、职业素养、家国情怀。
3
四、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
知识模块(章节)
知识点(节)
教学要求
教学模式(学时)
支撑教学目标
基础实验
通信系统的基本构成;常见通信技术(ADC、PCM、ASK、FSK、PSK等)的基本原理及实现。
完成以下基础实验:
1. 模拟信号源实验,掌握根据需求输出相应模拟信号的方法;
2. 语音信号PCM编译码实验,掌握模拟语音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基本原理;
3. 模拟调制实验,掌握模拟幅度调制的基本原理;
4. 基带传输实验,掌握常用基带信号(AMI、HDB3)的基本原理;
5. 数字调制实验,掌握常用二进制数字调制(ASK/FSK/PSK)的基本原理。
在掌握相关基础理论原理的同时,通过规范化的实验流程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
上机实验
1、3
创新设计
通信系统的设计及性能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任意通信系统并做性能分析。或者以下题目任选一个完成:
1. 无线电监测系统设计;
2. 无线信号录制回放系统设计;
3. 模拟调制信号自动识别系统设计;
4. 数字调制信号自动识别系统设计;
5. 数字语音基带传输系统设计。
完成实验后要求撰写一份设计报告及一份演示PPT。设计报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 设计的目标;
2. 设计的总体架构;
3. 详细设计步骤;
4. 实验结果与分析;
5. 心得体会。
通过创新实验培养求真务实、坚韧不拔的科研精神和服务国家的家国情怀。
课堂讲解与线下自学相结合
2、3
五、考核方式
考核环节
权重(%)
备注
基础实验的实验报告
50
创新实验的设计报告和演示
六、课程的评价与持续改进机制
课程考核结束后,任课教师将会对本课程的毕业要求达成度进行相应的分析,主要包括分析并填写课程达成度评价表,课程考核合理性确认表等。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指派同行教师对任课教师的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分析进行审核。教师应根据达成度分析结果,改进相应教学方法、内容、考核等环节,以便学生更好地达到毕业要求的能力。
除了学院的本科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对课程进行达成度审核外,教师也要根据学校和学院督导的听课检查情况以及授课和批改试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自评和总结,并加以改进。
本课程为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的专业基础课,随着电子信息和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每年在教学内容上将根据时代的步伐、新兴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
七、执笔人:徐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