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双语 |
是 否 (非双语课程请保持该选项为“否”) |
|
一、课程基本信息
|
|
课程编号 |
01100762 |
|
课程中文名称 |
C程序设计实践 |
|
课程英文名称 |
Desgin Pratic Of C Program |
|
课程类别 |
实践必修 |
|
适用年级、专业 |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二年级 |
|
开课学期 |
第三学期 |
|
总学时 |
24 |
其中实验(上机)学时 |
24 |
|
总学分 |
1 |
|
先修课程 |
C语言程序设计 |
|
后续课程 |
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
|
课程简介 |
C程序设计实践是一门实验课程,是电子工程类学生在学习完大学信息技术基础和C语言程序设计后,进一步了解C语言在本专业的后续课程上的具体使用,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C语言程序设计能力。 |
|
建议教材 |
自编 |
|
参考资料 |
|
|
二、课程教学目标
|
|
1 |
熟悉电子类的软件开发技术的特点 |
2 |
能够实现设计需求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
3 |
要求写规范的文档,能通过书面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具有将课题项目规划设计、经济成本、社会影响等统筹考虑的全局意识 |
|
|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
|
毕业目标 |
指标点 |
课程教学目标点 |
支撑度 |
1.品德修养 |
1.3具有科学精神、人文修养、职业素养、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了解国情社情民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1 |
0.02 |
4.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
4.3能通过设计性实践环节,采用适当的措施对系统、器件或电子材料进行调试、测试,检验其合理性。 |
2,3 |
0.1 |
6.使用现代工具 |
6.2能熟练使用适当的现代EDA软件或编程软件对电路系统进行建模、设计、仿真及测试,并理解其局限性;; |
2,3 |
0.3 |
|
|
四、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
知识模块 (章节) |
知识点(节) |
教学要求 |
教学模式 (学时) |
支撑教学 目标点 |
基本信号的作图 |
1)、C语言的常用图形函数的运用(2)、连续信号的作图(3)、离散信号的作图(4)、采样数据的作图。 |
学生动手设计实践,师生讨论解决设计中的问题 |
6 |
2-3 |
虚拟电子钟的设计 |
设计一个有时针、分针、秒针的电子钟,具有走时、调时、闹时等功能 |
学生动手设计实践,师生讨论解决设计中的问题 |
6 |
2-3 |
信号的分解与叠加 |
产生随机信号(噪声)的波形,并能完成信号的叠加和分解。能产生模拟信号的调幅和数字信号的调幅及调频等。 |
学生动手设计实践,师生讨论解决设计中的问题 |
8 |
1-3 |
虚拟电子广告牌的设计 |
掌握16x16点阵汉字存储与显示技术,利用PC机虚拟电子广告牌,实现信息的滚动显示 |
学生动手设计实践,师生讨论解决设计中的问题 |
6 |
2-3 |
|
|
五、考核方式
|
|
考核环节 |
权重(%) |
备注 |
课堂表现 |
70 |
每旷课一次课堂表现扣10分,旷课二次以上为不及格; |
实践报告 |
30 |
实践报告鼓励学生原创,尽可能表达自己碰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
|
|
六、课程的评价与持续改进机制
|
|
课程考核结束后,任课教师将会对本课程的毕业要求达成度进行相应的分析,主要根据学生的实验成果,实验报告等进行分析,并填写课程达成度评价表,课程考核合理性确认表。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指派专人对任课教师的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分析进行审核。教师应根据达成度分析结果,改进相应教学方法、内容、考核等环节,以便学生更好地达到毕业要求的能力。 除了学院的本科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对课程进行审核外,教师也要根据校、院两级督导的检查情况、在验收实验成果,批阅实验报告等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自评和总结,并加以改进。 本课程为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必修课,随着电子科学和技术研发的不断进步,电子技术和电子产品不断更新,在教学内容上将根据时代的步伐和社会的需求对实验内容进行调整。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