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资源 > 正文

《电路分析实验》课程内容(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一年级)

【来源: | 发布日期:2022-03-11 】

《电路分析实验》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01100707

课程中文名称

电路分析实验

课程英文名称

Experiments in Circuit Analysis

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

适用年级、专业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一年级

开课学期

1 学期

总学时

12

其中实验(上机)学时

12

总学分

0.5

先修课程

《电路分析》

后续课程

数字电路,模拟电路





课程简介

《电路分析实验》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将学到的电路基本理论知识得到验证和通过实践、操作,具有一定的基本技能和计算技能,使学生能够基本掌握常用电子仪器(万用表、信号源、直流稳压电源、示波器等)的正确使用方法,掌握基本电参数的测量方法及技巧,初步学习电路的设计方法。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端正的实验态度。学会写出合格的实验报告(包括对测试结果数据的基本分析、处理)。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1、具有科学、严谨的科学作风;2、能够通过电路实践的方式将学到的电路基本理论知识进行验证,包括基本元件的特性、各种电路定理等。3、能够基本掌握常用电子仪器(万用表、毫伏表、信号源、直流稳压电源、示波器等)的正确使用方法,并利用这些仪器对电路进行测量和验证。

建议教材

电路分析实验指导书,福州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编,2010.

参考资料

邱关源.电路(第五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二、课程教学目标


1

具有科学、严谨的科学作风;


2

能够通过电路实践的方式将学到的电路基本理论知识进行验证,包括基本元件的特性、各种电路定理等


3

能够基本掌握常用电子仪器(万用表、毫伏表、信号源、直流稳压电源、示波器等)的正确使用方法,并利用这些仪器对电路进行测量和验证。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

支撑度

1.品德修养

1.2 具有科学精神、人文修养、职业素养、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了解国情社情民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


0.03

3.问题分析

3.3能从自然科学和专业角度对电子器件与系统的功能及问题进行验证或仿真,并结合文献检索能试图改进;


2


0.1

6. 使用现代工具

6.1 能熟练使用合适的电子测量仪器,如万用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逻辑分析仪,频谱分析仪等对具体的电路问题进行测量和分析;


3


0.3

四、课程教学内容

知识模块(章节)

知识点(节)

教学要求

教学模式(学时)

支撑教学目标

实验1

电路元件伏安特性的测绘

1、识别常用电路元件的方法;2、线性电阻、非线性电阻元件伏安特性的逐点测试法;3、掌握实验装置上直流电工仪表和设备的使用方法。

课堂引导,讨论,实验 3学时

1、2、3

实验2

叠加原理的验证

1、线性电路叠加原理概念;2、线性电路的叠加性和齐次性的认识和理解。

课堂引导,讨论,实验 3学时

1、2、3

实验3

戴维南定理的验证

1、等效的概念;2、戴维南定理;3、戴维南等效电路参数的测量方法

课堂引导,讨论,实验 3学时

1、2、3

实验4

RC一阶电路的响应测试

1、测量一阶电路时间常数的方法;2、研究积分电路和微分电路

课堂引导,讨论,实验 3学时

1、2、3



五、考核方式


考核环节

权重(%)

备注

平时实验成绩报告

60

学生每次实验完成情况由指导教师按考勤,实验操作与报告给出成绩

实验考核成绩

40

随堂实验操作考核得出

六、课程的评价与持续改进机制

课程考核结束后,任课教师将会对本课程的毕业要求达成度进行相应的分析,主要包括分析并填写课程达成度评价表,课程考核合理性确认表等。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指派同行教师对任课教师的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分析进行审核。教师应根据达成度分析结果,改进相应教学方法、内容、考核等环节,以便学生更好地达到毕业要求的能力。

除了学院的本科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对课程进行达成度审核外,教师也要根据学校和学院督导的听课检查情况、在授课和批改试卷等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自评和总结,并加以改进。

本课程为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随着电子科学和技术研发的不断进步,电子技术和电子产品不断更新,在教学内容上将根据时代的步伐和社会的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


七、执笔人:林培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