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资源 > 正文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课程内容

【来源: | 发布日期:2022-03-11 】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是否双语

否 (非双语课程请保持该选项为“否”)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01101311

课程中文名称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

课程英文名称

RF Circuit Design Practice

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 (专业方向1、2)

适用年级、专业

2019级电子信息工程 通信工程

开课学期

2021(1)

总学时

1.5周

其中实验(上机)学时

0

总学分

1.5

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电路分析、模拟电路 、通信电子线路

后续课程

通信原理A、现代电视技术、信息安全与保密通信、移动通信、多媒体通信、等

课程简介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重要的专业实践课。本课程是在完成《通信电子线路》理论课和单元实验教学后,通过调频电路设计制作调试,能使理论更好地与实践相结合,有助于对学生的业务素质、创新精神和工作能力的综合训练与培养。

通过本课程,培养学生具备一定分析、设计各类模拟通信电路的能力,具有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为学好专业课奠定基础的能力,具备一定的新技术创新能力,具备通过自学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等。

建议教材

自编,课程设计指导书

参考资料

冯军,谢嘉奎.电子线路(非线性部分第5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曾兴雯.高频电路原理与分析(第5版)[M].西安:西安电子科大出版社,2013.

杨昌汉.高频电子线路[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12.

高如云.通信电子线路(第2版)[M].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二、课程教学目标

1

通过课程,加强学生通信电路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例如:调制、解调的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分析通信技术中出现的相关问题的能力。

2

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模拟通信系统基本单元电路的组成原理和电路性能的计算。例如:功率放大器、调制电路的设计。

3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科学精神、人文修养、职业素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目标

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点

支撑度

要求1:品德修养

1.1具有科学精神、人文修养、职业素养、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了解国情社情民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目标3

L

要求2:问题分析

2.3 能够通过文献研究,分析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寻求可行的解决方案,提出解决思路或改进方法,形成综合结论。

目标1,目标2

M

要求4:研究

4.2能够根据理论模型针对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相关复杂工程问题设计实验方案;能结合设计、实验和测试,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目标1,目标2

M





四、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

知识模块

(章节)

知识点(节)

教学要求

教学模式

(学时)

支撑教学

目标点


小功率调频发射电路

完成电路设计,对设计电路进行安装、调试直至达到设计指标。完成课程设计论文撰写。

教师辅导,学生动手实践为主。

目标1 2 3






五、考核方式


考核环节

权重(%)

备注

设计制作

50


课设报告

50






六、课程的评价与持续改进机制

课程考核结束后,任课教师将会对本课程的毕业要求达成度进行相应的分析,课程考核合理性确认表等。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指派同行教师对任课教师的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分析进行审核。教师应根据达成度分析结果,改进相应教学方法、内容、考核等环节,以便学生更好地达到毕业要求的能力。

除了学院的本科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对课程进行达成度审核外,教师也要根据学校和学院督导的听课检查情况以及授课和批改试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自评和总结,并加以改进。

本课程为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的专业基础课,随着电子信息和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每年在教学内容上将根据时代的步伐、新兴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





执笔人:邵雄

审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