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双语 |
是
否 (非双语课程请保持该选项为“否”)
|
一、课程基本信息 |
课程编号 |
01101226 |
课程中文名称 |
微机与单片机原理课程设计 |
课程英文名称 |
Microcomputer andSingle-chipMicrocomputerPrincipleCourseDesign |
课程类别 |
实践必修 |
适用年级、专业 |
2019级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通信工程专业 |
开课学期 |
2021(1) |
总学时 |
1周 |
其中实验(上机)学时 |
0 |
总学分 |
1.0 |
先修课程 |
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数字电路A、C语言程序设计微机与单片机原理等 |
后续课程 |
接口技术、嵌入式系统及其应用、综合实践、毕业设计等 |
课程简介 |
《微机与单片机原理课程设计》课程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微机与单片机的理解,掌握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设计方法;掌握常用接口芯片的正确使用方法;强化单片机应用电路的设计与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在单片机应用方面的实践技能和科学作风;培育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力求实现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的原则。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接口设计、程序设计、安装调试、整理资料等环节,初步掌握工程设计方法和组织实践的基本技能;熟悉单片机系统及程序的编制过程,为今后从事生产技术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学会灵活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并能不断接受新的知识,大胆发明创造的设计理念。 |
建议教材 |
张兰红主编.单片机课程设计仿真与实践指导[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 |
参考资料 |
1.魏芬主编.基于Proteus的单片机实验与课程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21. 2.廖一鹏主编.微机与单片机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M].自编教材,2021. |
二、课程教学目标 |
1 |
通过课程教学,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文献检索、资料查询、持续学习的能力,了解专业领域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创新意识。 |
2 |
通过课程教学,培养学生具有发掘、分析、应用研究成果解决复杂和综合性工程问题的能力。 |
3 |
通过课程教学,培养学生在电子信息领域设计实验方案并开展实验的能力,以及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与解释的能力。 |
4 |
通过课程教学,培养学生应用电子信息理论、技术及现代工具仪器来进行电子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的能力。 |
5 |
通过课程教学,培养学生演示介绍、现场答辩、课程设计报告撰写等能力,达到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目的。 |
6 |
通过课程教学,培养学生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终身学习精神,了解通信工程领域的最新进展、技术和国际前沿动态。 |
|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
毕业目标 |
指标点 |
课程教学目标点 |
支撑度 |
要求1:品德修养 |
1.3具有科学精神、人文修养、职业素养、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了解国情社情民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目标6 |
M |
要求2:问题分析 |
2.3 能够通过文献研究,分析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寻求可行的解决方案,提出解决思路或改进方法,形成综合结论。 |
目标1 |
M |
要求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
3.2 能够在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环境等现实约束条件下,对技术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提出解决方案。 |
目标2 |
H |
要求4:研究 |
4.2能够根据理论模型针对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相关复杂工程问题设计实验方案;能结合设计、实验和测试,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
目标3 |
L |
要求 5:使用现代工具 |
5.2 能够正确选择与使用测试技术和方法对相关电子信息工程领域复杂问题进行预测、模拟、测试和研究,并能够合理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认识与理解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局限性。 |
目标4 |
M |
要求10:沟通 |
10.1 对通信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能够以书面和口头形式表达设计思想和方法,与同行进行交流,清楚陈述自己的观点。 |
目标5 |
L |
|
|
|
四、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
知识模块 |
知识点(节) |
教学要求 |
教学模式 (学时) |
支撑教学 目标点 |
需求分析 |
选题及需求分析 |
需求分析就是要明确所设计的单片机应用系统要“做什么”和“做的结果怎样”。需求分析阶段的结果是形成可操作的设计需求,应包含单片机应用系统所应具有的功能特性和性能指标等主要内容。 |
要求及选题讲解、自行选题及需求分析。(半天) |
目标1 目标3 |
方案设计 |
总体方案设计 |
总体方案设计就是要从宏观上解决“怎么做”的问题。其主要内容应包括:技术路线或设计途径、采用的关键技术、系统的体系结构、主要硬件的选型、软件平台和开发语言、测试条件和测试方法、验收标准等。 |
现场指导、学生查阅资料进行方案设计(半天) |
目标2 目标5 |
系统设计与实现 |
硬件设计 |
硬件设计的主要内容是基于总体方案设计,选择系统所需的各类元器件、设计系统的电子线路图和印刷电路板、安装元器件的调试硬件线路。 |
学生自行设计、老师辅助指导(1天) |
目标2 目标3 目标4 |
系统设计与实现 |
软件设计 |
基于软件工程的思想,拟制出本系统的软件设计方案,划分出主要的软件模块、根据需要绘制部分软件模块的流程图、调试程序和测试软件的基本功能。 |
学生自行设计、老师辅助指导(1天) |
目标2 目标3 目标4 |
系统调试与测试 |
调试与测试 |
基于系统的设计需求,进行系统功能调试和性能指标的测试,形成测试报告,核对设计需求和系统现有功能、指标的一致性程度,提出修改意见,循环上述某些步骤,直至满足需求。 |
学生自行测试、老师辅助指导(1天) |
目标2 目标3 目标4 |
课程设计报告 |
报告撰写的能力 |
1.相当的报告完整度; 2.正确的理论分析、具体设计过程与实现; 3.合适的条理、格式和规范; 4.具体的调试过程、实验结果与分析、总结。 5.报告内容具备了解国情社情民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报告撰写讲解、报告课下完成撰写。(半天) |
目标1 目标3 目标6 |
系统演示及答辩 |
系统演示、现场汇报、回答问题 |
指导老师组织学生进行成果汇报,需要现场实物或仿真演示,现场汇报及回答问题,指导老师对成果进行评定。学生答辩过程具有科学精神、人文修养、职业素养、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
现场指导(半天) |
目标5 目标6 |
|
|
五、考核方式 |
|
考核环节 |
权重(%) |
备注 |
平时表现 |
10 |
积极参与设计、不迟到和早退、按时完成任务。 |
作品演示 |
50 |
满足基本要求,实现相关功能、演示成功,系统稳定。 |
现场答辩 |
10 |
介绍完整、回答正确。 |
报告质量 |
30 |
格式规范,设计过程介绍具体,条理清楚,表达清晰。 |
|
|
六、课程的评价与持续改进机制 |
课程考核结束后,任课教师将会对本课程的毕业要求达成度进行相应的分析,主要包括分析并填写课程达成度评价表,课程考核合理性确认表等。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指派同行教师对任课教师的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分析进行审核。教师应根据达成度分析结果,改进相应教学方法、内容、考核等环节,以便学生更好地达到毕业要求的能力。 除了学院的本科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对课程进行达成度审核外,教师也要根据学校和学院督导的听课检查情况以及授课、实践过程、成果汇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自评和总结,并加以改进。 本课程为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的专业实践必修课,随着电子信息和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每年在教学内容上将根据时代的步伐、新兴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