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资源 > 正文

《模拟电路实验》课程内容

【来源: | 发布日期:2022-03-11 】

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大纲

是否双语

否 (非双语课程请保持该选项为“否”)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01100486

课程中文名称

模拟电路实验

课程英文名称

Experiments in Analog Circuits

课程类别

学科必修

适用年级、专业

电子信息类一年级

开课学期

一年级下

总学时

24

其中实验(上机)学时

24

总学分

1

先修课程

电路分析 模拟电路

后续课程

模拟电路课程设计、数字电路、通信电子线路、 电子系统设计、毕业设计

课程简介

《模拟电路实验》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使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将实际电路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加深对理论课程的理解,培养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树立工程实践观点,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培养学生初步具有模拟电路的实验技术和工程设计的能力及创新能力,为深入学习后续课程及以后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打好基础。

建议教材

《模拟电子线路实验指导书》. 福州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2015年。

参考资料

1、谢嘉奎.电子线路(线性部份)第五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2、康华光主编.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六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 4、司朝良.电子技术实验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二、课程教学目标

1

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和严格的工匠精神,提升学生的政治思想素养及创新能力,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通过课程教学,培养学生初步具有模拟电路线性部分的实验技术和工程设计的能力,加深对电子线路原理的理解。

3

通过课程教学, 使学生了解常用仪器的原理、性能,能较熟练地掌握它们的正确使用方法。

4

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元器件参数和放大电路等电路单元的主要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

5

通过课程教学,培养学生正确记录和处理数据,分析和综合实验结果及撰写实验报告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目标

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点

支撑度

要求1: 品德修养

1.3具有科学精神、人文修养、职业素养、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了解国情社情民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

0.03

要求2: 工程知识

2.2 具备专业基础,能对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与数学建模。

2

0.03

要求4: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4.1 能够对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合理的需求分析和建模、给出设计目标与任务。

2,3,4,5

0.3

四、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

知识模块

(章节)

知识点(节)

教学要求

教学模式

(学时)

支撑教学

目标点

实验1

三种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掌握普通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晶体管毫伏表、直流稳压电源、万用表等的主要技术指标、性能及正确使用方法。

讲解,实验

1-5

实验2

单管低频放大器的设计安装和调试

熟练掌握检查和调整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分析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讲解,实验

2-5

实验3

负反馈放大器的设计与测量

理解放大电路中引入负反馈的方法;掌握负反馈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主网络及负反馈放大器的增益、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及频响特性曲线等性能指标的测量。

讲解,实验

2-5

实验4

差分放大器的设计与测量

掌握基本差分放大器及恒流源差分放大器得静态工作点、差模电压放大倍数、共模电压放大倍数、共模抑制比等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比较上述两种差分放大器的性能。

讲解,实验

2-5

实验5

集成运放线性应用电路的设计与测量

掌握反相放大器、同相放大器、加法放大器、减法放大器和积分等基本运算电路的设计和性能指标测量。

讲解,实验

2-5

实验6

整流与稳压电路

熟悉整流与稳压电路的工作原理,掌握其主要性能指标的调整和测试方法。

讲解,实验

2-5

实验7

无变压器低频功率放大器

掌握无变压器低频功率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掌握其直流工作点、电压放大倍数、频响特性曲线、最大不失真输出功率及效率、输入灵敏度、噪声电压等性能指标的测量。

讲解,实验

2-5

五、考核方式

考核环节

权重(%)

备注

平时课堂表现、实验情况

20%

平时实验出勤、完成情况

实验报告

30%

实验报告数量和质量

期末实验操作考试

50%

每人随机抽取一个题目,实验操作考核

六、课程的评价与持续改进机制

课程考核结束后,任课教师将会对本课程的毕业要求达成度进行相应的分析,主要包括分析并填写课程达成度评价表,课程考核合理性确认表等。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指派同行教师对任课教师的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分析进行审核。教师应根据达成度分析结果,改进相应教学方法、内容、考核等环节,以便学生更好地达到毕业要求的能力。 除了学院的本科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对课程进行达成度审核外,教师也要根据学校和学院督导的听课检查情况以及授课和批改试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自评和总结,并加以改进。 本课程为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的专业基础课,随着电子信息和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每年在教学内容上将根据时代的步伐、新兴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